1611年开普勒提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“新月形”镜片形式;
1827年George Airy提出了像面曲率的概念,并以佩兹伐(Petzval)命名;
1829,科丁顿公布了斜射线光束通过镜片的精确三角公式;
1904,丹麦眼科专家马吕斯•特舍宁(Marius Tscherning)开发了一种无斜向像光的三阶透镜方程
点焦镜片:矢平面与切平面的焦点重合,但焦平面与像面曲率曲面有少量偏离。
帕西瓦尔镜片:矢平面焦点位置与切平面的焦点的平均值与像面曲率曲面相重合,但存在少量斜向散光。
自人类开始佩戴眼镜片的400多年来,无斜向散光眼镜是眼镜制造商的终极目标,基于三阶象差理论的点焦透镜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,但球面的无斜向散光镜片有诸多限制,只有前表面基弯符合切尔宁椭圆的镜片才能无斜向散光,这一限制下,低光度的近视眼镜片必须采用较高的前表面基弯。以n=1.553为例,一副-1.00D的无斜向散光的镜片前弯必须为8.20D, 这样的镜片不但制作困难且不美观,因而市场上低光度的镜片基本上是不符合这一条件的。
2019年,圣谱光学公司成功研制、发明了一种无斜向散光的特种非球面镜片模具,该模具在保证点焦透镜的无斜向散光特点的条件下,成功降低了对前基弯的要求,例:对上例中的-1.00D镜片,用3.5D左右的前表面基弯就能设计出无斜向散光的镜片。这一设计既保证了点焦的特点,又兼顾了美观。